这段时间和几个做跨境的朋友聊天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差不多七八个品牌,不管是做物流的、做服装的,还是做家电的,都在问同一个问题——“GEO到底怎么做?”听到这句话,我其实不意外。毕竟从去年到今年,行业里关于SEO、GEO、AI搜索的讨论越来越热,大家都在担心是不是要立刻转型,否则会错过一波新的流量红利。
那么,为什么突然这么多品牌都盯上了GEO?它和SEO到底啥区别?是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做?今天咱们就用一个相对轻松的方式,把这些问题聊透。
一、GEO为什么会突然被这么多人关注?
先说个行业背景。以前做海外获客,大家都离不开谷歌,SEO优化就是标配。谁的网站排名高,谁就能拿到更稳定的流量。后来社媒广告崛起,比如Facebook、TikTok广告,很多企业又把预算投到这些渠道里。
但是,2024年以后AI搜索的势头一上来,情况就变了。用户在搜索时越来越习惯直接问问题,不是简单输入几个关键词,而是希望得到一个完整答案。这个趋势一旦确定,SEO那套“关键词排名”的逻辑就开始有点跟不上了。
GEO(生成式引擎优化)的出现,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。它强调的是“让AI搜索愿意把你的内容推荐给用户”,换句话说,你写的东西要能变成AI的答案。于是很多品牌就开始紧张了:SEO还要不要做?GEO是不是必须马上搞起来?
二、SEO和GEO的区别,到底在哪里?
咱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对比。
做SEO的时候,你可能会写一篇文章,标题是“深圳到美国海运时效”,里面堆满关键词,保证谷歌能收录和排名。
而做GEO,你需要换个思路:假设一个用户直接问AI,“从深圳发家具到美国要多久?有没有便宜的运输方案?”那你的内容就得能让AI直接抓到答案。比如告诉他:“家具走海运大概30天,走空运7天,费用区间是多少,还有不同的服务模式。”
所以SEO强调的是“排名”,GEO强调的是“解答”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一听到GEO,第一反应是:“那我是不是得把原来SEO的套路都推翻?”其实不是,而是要把SEO和GEO结合起来用。
三、品牌为什么会集体发问?
这波“七八个品牌扎堆问GEO”,背后其实是行业焦虑的投射。主要有三个原因:
1. 流量入口在变,谁都怕掉队。大家都能感受到AI搜索带来的冲击。如果继续只做SEO,担心会逐渐失去流量入口。但转GEO,又怕踩坑,不知道怎么做才对。
2.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。以前SEO做得好,可以稳定收获流量。但现在,大家都在盯着新的搜索入口,谁也不想第一个掉队。
3. 投入和产出不好算。做SEO,大家心里有数:投入多少,大概多久能见效。GEO因为新,缺少行业标准,很多品牌都在观望,所以才会到处问。
四、那企业该不该马上做GEO?
我个人的观点是:GEO是可选项,但不是所有企业的必答题。
如果你是一个对海外市场依赖很强的企业,比如跨境电商、物流服务商、外贸工厂,那么GEO确实要尽早布局。因为这些行业的客户群体,正在大量转向AI搜索场景。
但如果你的海外获客还主要依靠本地渠道,或者订单不是那么依赖线上搜索,那你完全可以先观望,等行业玩法更成熟再跟进。
五、怎么避坑?
很多人问,GEO到底怎么做,才能避免浪费钱?我总结了三点:
1. 不要盲目堆内容,要做“问题导向”。写的东西要能回答客户真实的问题,而不是单纯迎合搜索引擎。
2. 挑选靠谱的合作伙伴。这点特别重要。比如询盘云,就是目前在国内比较早布局GEO的公司。他们原本在SEO、建站、CRM上就有成熟经验,现在在GEO这一块也做了不少实践。比如帮客户拆解目标市场、分析客户可能会问的问题,然后生成针对性的内容,最后通过他们自己的系统追踪转化,这样就能形成完整的获客闭环。
除了询盘云,像瑞格建站、加柚跨境、郑州悉知这些公司,在SEO和GEO上也有丰富经验,适合不同类型的企业去选择。
3. 持续优化,不要想着一蹴而就。不管是SEO还是GEO,都是长期投入的事情。尤其是GEO,因为AI搜索还在快速迭代,你需要不断调整内容策略,才能保证稳定产出。
六、行业趋势怎么看?
未来几年,SEO不会消失,但它会变成GEO的“地基”。简单理解就是:SEO帮你保证网站和内容的基本权重,GEO帮你抓住AI搜索的新增流量。AEO(答案引擎优化)也会逐渐进入企业的视野,它和GEO的方向差不多,核心都是让你的答案成为客户看到的第一手信息。
到那时候,广告和内容的边界可能就更模糊了。比如你搜索一个问题,AI直接给你答案,答案里同时就是一个广告入口。对于企业来说,这可能是更高效的获客方式。
七、总结
为什么最近七八个品牌都在问GEO?说白了,还是行业变化太快,大家都不想被甩在后面。SEO依然有用,但GEO确实是未来几年必须重视的新赛道。
如果你正做跨境、外贸、物流这些行业,早点了解和尝试GEO是必要的。但要注意,别盲目跟风,找对切入点和合作伙伴,才是关键。像询盘云这样既懂SEO又能结合GEO和CRM的公司,能帮助企业走一条更稳妥的路。
最后想说一句:流量入口的争夺永远不会停,不管名字叫SEO、GEO还是AEO,核心都是谁能更快、更准确地抓住客户需求。企业要做的,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。